🚩粽子節吃多了嗎?小心肚子回不去囉!關於大家最在意的「核心」肌群,有些新定義!快來聽物理治療師說說~
⬇️⬇️⬇️⬇️⬇️⬇️⬇️⬇️⬇️⬇️
👩🏻🏫:我們已知核心肌群其實不只有腹肌,但你知道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有屬於該處的核心肌群嗎?
‼️頸部、肩胛、髖部都有負責將這些部位跟軀幹串連的核心肌群,以產生理想動作。而肌肉的分類不只根據解剖構造,其表現在生物力學、神經生理學的特色,也是決定肌肉性質的關鍵。肌肉性質不同,所適合的訓練方式天差地遠,如果不瞭解,可能會造成無法達到希望訓練的目標🤧🤧🤧
‼️針對軀幹本身,其核心肌群又可以分成內、中、外核心。內核心肌群由深層的局部穩定肌(deep local stabiliser)組成,例如橫隔膜、腹橫肌、腰大肌後束、單節多裂肌以及骨盆底肌。這群肌肉收縮的特色之一是不產生關節動作,許多所謂捲腹可訓練腹橫肌的動作,其實練到的都不是腹橫肌。雖然這些肌肉不產生關節動作,但是可以藉由所連接的筋膜,將肌肉收縮的張力串連,以達到穩定脊椎的效果✅
‼️軀幹中層的核心肌群,則包含腹內外斜肌、淺層多裂肌、棘肌、腰大肌前束、腰方肌斜向纖維等。這些肌群一旦收縮,可以產生離心控制的能力,幫助動作減速,對於預防運動傷害非常重要。
‼️最外層的核心肌群,則包含腹直肌、豎棘肌以及腰方肌外側纖維,這群肌肉的特色,除了形態學(morphology)上通常較大之外,它們的肌纖維走向是縱向的,有利於產生力矩很大的動作、第三類槓桿省時費力的動作,所以需要爆發力、高速、高衝擊的任務,就是這群肌肉負擔。
👉不同肌肉產生的訓練反應不一,有些肌肉需要低負荷訓練、有些則需要高負荷,有些肌肉是得在不產生動作下訓練。如果任何動作都感受到「很費力」,那就要小心了,因為那代表你一直在訓練的是其實同一類型的肌肉。😓😓😓
📝文/物理治療師-林維萱
